德国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站在物流中心,眼前是延绵到视线尽头的新车。 这些钢铁巨兽本该驶向大洋彼岸的美国港口,如今却被困在德国境内,成了贸易战的“人质”。 他对着镜头发出警告:“如果你们危及我们的出口模式,美国会输。 ”
不远处,沃尔沃CEO的抱怨更直白:“德国和瑞典是向美国出口汽车的大户,其他欧洲国家基本不参与——我们在欧盟简直是孤军奋战。 ”
这场由特朗普掀起的汽车关税风暴,正把欧洲老牌车企逼到悬崖边。
特朗普的关税大棒这次砸得又狠又急。 他先是宣布对所有外国汽车加征25%关税,接着抛出“对等关税”威胁——谁对美国商品征税,他就对谁加税。 最后通牒直指欧盟:8月1日前谈不拢,现有10%的关税直接飙到30%。
欧洲车企的命脉被掐住了。 每四辆出口汽车里就有一辆销往美国,价值580亿美元,养活着1400万个欧洲家庭。 德国经济五分之一的根基系在汽车产业上,法国则面临出口萎缩和经济衰退的双重夹击。
布鲁塞尔的谈判桌上,德国最初押注的是“出口抵免”方案:放一辆美国车免税进欧洲,就换一辆欧盟车免税进美国。 这套精密如瑞士钟表的机制,被特朗普一句话否了:“太复杂,我要简单粗暴的! ”
更致命的是欧盟内讧。 法国车企在美国几乎没工厂,意大利的菲亚特也插不上手。 法国财长公开呛声:“宁可谈不成,也不能签卖身契! ”
欧盟的新提案透着无奈:只要美国把欧盟汽车关税压到20%以下,欧洲立刻取消对美国车的10%关税。
这背后是笔经济账:欧洲高端车在美国普遍卖4万欧元以上,20%关税下仍有利润空间。 但若按美国要求的17.5%对零关税,宝马奔驰的利润会被榨干。
美国谈判代表却咬死要零关税:“欧盟归零,我们才降到17.5%。 ”这种差距不仅是数字游戏——美国要的是欧洲彻底敞开市场,欧盟却想给自家车企留条活路。
分歧在车间里化为实感。 沃尔沃算过账:没有出口抵免机制,20%关税下都难盈利。 法国雷诺则暗中庆幸,他们在美国本就没多少生意,关税再高也伤不到筋骨。
欧盟手里还捏着两张反击牌。 第一张是720亿欧元的报复清单:飞机、汽车、农产品,专打美国共和党票仓。 波本威士忌和哈雷摩托首当其冲。
更狠的是第二张牌——服务业制裁。 美国科技巨头每年从欧洲赚走1000亿美元顺差,亚马逊云计算、苹果服务都可能被卡脖子。 欧盟官员私下说:“商品牌打光了,该动服务贸易了。 ”
但多数成员国瑟瑟发抖。 法国担心引火烧身,波兰害怕波及苹果代工厂。 毕竟上次欧盟想用豁免换和平,换来的是特朗普30%的加税威胁。
夹在中美之间,欧盟的摇摆肉眼可见。 一边对美国汽车关税让步,另一边却对中国电动车课以45%重税。
这种双标暴露了战略焦虑:德国需要中国市场的销量(占其全球份额25%),法国却要阻挡中国电动车“入侵”。 最终投票时,10国支持加税,5国反对,12国弃权——连表面团结都难以维系。
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痛斥冯德莱恩:“她把欧洲拖进必败的战争! ”德国车企更现实,宁德时代在慕尼黑车展的展台前,德国经济部长亲自站台,背后是宝马奥迪的电池订单。
汽车流水线正在改写地图。 比亚迪停建德国工厂转投匈牙利,上汽把英国研发中心迁回上海。
供应链的撕裂更触目惊心:德国汽车零部件对华出口暴跌28%,中国电池企业却拿下欧洲65%的产能项目。 当特朗普欢呼“美国优先”时,慕尼黑的工程师看着中国电池标准被写进欧盟法规——这是德企主动递出的橄榄枝。
齐普策的警告正在应验。 宝马慕尼黑工厂的机器人手臂悬在半空,流水线上美国订单的零件箱空空如也。 这些钢铁躯壳的沉默,比任何关税数字都更震耳欲聋。
#热点观察家#
金牛配资-配资公司十大陷阱和套路-配资炒股配资专业-配资炒股入门知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